【玻璃钢浑天仪雕塑】基本说明
大型浑天仪雕塑常用指南玻璃钢浑天仪雕塑 仿铜效果广场摆件
大型浑天仪雕塑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的一件天文仪器。是一种水运浑象。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在天文学上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
大型浑天仪雕塑是预测仪。它只有在发生之后才起作用,只不过能比从驿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罢了。这就好比我们看到闪电,就知道接下来很可能会听到雷声,但在闪电发生时,雷声也已经同时发生,只不过还没有传到我们耳朵里罢了其次,根据波的传播机理,候风地动仪是不太可能做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发生时,从震源会发出两种波:一种叫P波,是纵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大型浑天仪雕塑复原研究一百多年来都没有复原出令人满意的张衡地动仪模型来,以往各种复原模型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不能符合历史记载的结构,二是不能符合历史记载的检测的效果,三是利用现代的技术复原的地动仪。一种叫S波,是横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X。因此,从现代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不是仪。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准确记录,比西方台仪(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说,候风地动仪可以“预测”。不过,史书中有关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见于《后汉书》。这一段记载只有区区196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众说纷纭的字。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以后,北齐的信都芳和隋朝的临孝恭,也都制造过地动仪,还留下了相关著作,可惜他们的著作都亡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