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恒温恒湿精密空调选型方案
A、 估算空调机的制冷量,选定设备型号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A-1、机房内设备发热量
A-2、机房面积
A-3、机房条件(包括层高,密封,装修,室外机安装位置等)
A-4、当地气候条件
A-5、型号规格圆整统一
B、 程控交换机房
按交换机“门”或“线”数概算:2.4~3.5kcal/h·门或线
按交换机房“面积”校核:165~222w/m2[150~200kcal/h·m2]
*.交换机散热量随话务量的增减而变化,但其变化量不大;
*.在室外环境温度特别高的地区如50℃,可按每100m2约8.2kw考虑机房本身的散热量;其它气候条件则无须考虑。
C、 计算机房
C-1、 按单位面积估算冷量:
中国 机房在单层建筑内 290~350w/m2 [250~300kcal/h·m2]
机房在多层建筑内 175~290w/m2 [150~250kcal/h·m2]
前苏联 450~565w/m2 [390~485kcal/h·m2]
美国 350~405w/m2 [300~350kcal/h·m2]
日本 407~525w/m2 [350~450kcal/h·m2]
备注:
1、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X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芯片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散热量也较以前大为降低,相应地估算指标也需要作一定的调整;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的可靠性更高,运行速度更快,相应地散热量又有所增加,因此,冷量的估算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2、对于绝大多数机房(设备发热量一般),在无法准确计算机房内的设备发热量的情况下,在进行精密空调选型时可直接按照290~350w/m2即0.29-0.35KW/m2(等同于250~300kcal/h·m2)的标准进行设计,而为了安全起见,大多数情况下都按照0.35KW/m2(即300kcal/h·m2)的标准进行设计。
C-2、 按计算机房内设备的散热量估算冷量:
在国外有的公司往往以整套计算机设备安装电功率进行计算,在国内还应乘以一定值的系数
① 主机设备的散热量 Q=1000NK
Q──散热量 w
N──主机设备安装功率 kw
K──总系数,国产设备取0.4~0.5;进口设备取0.6~0.8
② 外部设备的散热量 Q=1000NK
Q──散热量 w
N──外部设备安装功率 kw
K──总系数,国产设备取0.2~0.3;进口设备取0.5
C-3、 照明灯具散热量 Q=1000n1n2n3N
C-4、 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 Q=nq W=nw
备注:
1. 由于实际选型时往往按空调机的系列型号规格向上取整,这样就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因此3,4项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2. 其它电讯机房的选型可参照计算机房的参数进行。
D、 机房空调系统新风量
按下述三项中取其中的X大一项:
D-1、 按机房人员取40m3/h·p
D-2、 维持机房室内正压所需的风量
D-3、 取机房空调总风量的5%
地板送风口风速:1.5~2.0m/s
地板送风口总开孔面积占地板面积的0.6%
E、常用热功单位换算
E-1、 压力换算
1巴(bar)≈1公斤力/厘米2(at)≈1标准大气压(atm)≈105帕斯卡(pa)
E-2、 冷量换算
1匹(PS)=2500大卡(kcal/h)
1千瓦(kw)=860大卡(kcal/h)
1匹(PS)=2.9千瓦(kw)
1冷吨=3024大卡(kcal/h)
1BTU/h=0.2519大卡(kcal/h)
备注: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内外各种设计手册、技术标准和统计报告,并经本公司多年的销售选型经验检验、认可。
《机房空调相关的名词解释》
1、显热与潜热显热:
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如将水从20℃的升高到80℃所吸收到的热量,就叫显热。
潜热:
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物质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时吸收潜热,反之则放出潜热。例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的潜热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另一部分用来在膨胀过程中反抗大气压强做功。熔解热、汽化热、升华热都是潜热。潜热的量值常常用每单位质量的物质或用每摩尔物质在相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表示。
2、显热比(SHR)
热负荷分为两部分:显热和潜热。显热的消除或增加会导致干球温度计的温度发生相应变化。潜热与空气湿度的增加或减少有关。空调系统的总制冷量为调节处理潜热和显热能力的总和。显热比为显冷量在总制冷量中所占的比例。即显热比(SHR)=显冷量/总制冷量
3、能效比(EER/COP)
空调好不好,关键看"能效"。现在空调市场上"能效比"呼声高涨,那么,什么是空调的"能效比"?能效比就是一台空调用一千瓦的电能产生多少千瓦的制冷/热量。分为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
例如,一台空调的制冷量是4800W,制冷功率是1860W,制冷能效比(EER)是:4800/1860≈2.6;制热量5500W,制热功率是1800W,制热能效比COP(辅助加热不开)是:5500/1800≈3.1。显然,能效比越大,空调效率就越高,空调也就越省电。从学术上说,能效比是一个相对值,它随空调运行的具体条件而变化。一般地说,环境温度越高,空调的能效比就越低。但从产品标准上说,能效比又是一个X值。
据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空调平均能效比较低,仅为2.6。中国空调去年产量3165万台,已占X总产量的50%以上。据估计,去年X所销售的空调,能效比低于2.8的约4000万台中有3 000万台以上是中国生产的。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空调,平均每销售100台,仅有3台能效比可以达到3.0。美国现行的空调能效标准颁发于2000年。根据该标准,输出功率介于2300W到4100W,即小1匹到1.5匹的空调,能效比达2.8即为合格品;能效比达3.2即达到能源之星标准;而能效比低于2.8,不准在美国市场销售。欧洲的能效标准,空调能效水平分为A、B、C、D、E、F、G共7个X别。其中AXX高,能效比为3. 2以上;DX居中,介于2.8~2.6之间;E X以下属于低能效空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空调处于欧洲EX水平。而在日本国内的空调器的能效比现在一般都在4.0~5.0左右。
目前,我X用空调年耗电量已逾400亿千瓦时,即使只将现有空调的能效比提高10%,全国每年至少也可节省37亿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城镇居民全年的用电量。提高空调能效比的任务迫在眉睫。即将出台的空调能效X标准,空调将按能效等X分为五X,一X为X高标准,能效指标3.4,五X为X低标准,能效指标2.6。以1.5匹壁挂式空调为例,其每小时X高耗电量不能X过1.35千瓦时,否则将不允许上市。在这种情势下,空调行业将面临洗牌。
简单归纳如下:
(1)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2) 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3) 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4) 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5) 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4、风量与焓差
风量指室内机送风量,焓差指经过室内机蒸发器前后的空气焓值的差。
机房空调与一般的舒适性空调相比的一个X大特点是:大风量小焓差。
一般情况下,表冷器处理空气的焓差大,也就是送回风温差增大,即出风温度越低,对于要求温湿度精度比较高的房间,送回风温差过大,会导致温湿度控制精度的下降。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环境,送风温度若低于空气露点,易使送风带雾(空气中水汽凝结)这些都是不利影响。当然焓差增大也有利于减少系统的风机、表冷器配置,节约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